- 十种修三昧法 → 十種修三昧法
- ﹝出大集賢護經﹞ 〔一、 摧折我慢〕, 我即我見, 慢即憍慢。 謂修行之人, 當先摧滅我慢之心, 而於佛法僧三寶及一切眾生之前, 皆起恭敬也。 〔二、 知恩念報〕, 謂修行之人, 當知天地蓋載、 國王水土、 父母養育、 師長訓誨, 皆有恩德, 於一切時念念不忘, 以報其恩也。 〔三、 心無嫉妒〕, 謂修行之人, 攝化有情, 心無偏倚, 於他所有名譽財寶, 如同己有, 不生嫉惡妒忌之心也。 〔四、 斷除疑惑〕, 謂修行之人, 當以諸佛正知正見, 斷除疑惑, 而於善惡諸境, 皆無障礙也。 〔五、 深信不壞〕, 謂修行之人, 須發深信之心, 於佛正法, 繫念思惟, 堅固持守, 如金剛不壞也。 〔六、 精勤無倦〕, 謂修行之人, 當精進勤敏, 無有倦怠, 使得成就道果也。 〔七、 常行乞食〕, 謂修行之人, 當行乞食, 折我慢心, 益彼福德。 設有請者, 則依時赴之, 不可更赴別請也。 〔八、 少欲知足〕, 謂修行之人, 當離塵寡欲, 不可多求財利, 而起貪染, 常自知足, 調伏諸根, 以增長善法也。 〔九、 樂無生法忍〕, 無生法, 即不生不滅之理, 忍即安忍。 修行之人, 於不生滅之法, 起希樂心, 安忍不退, 以期必證乎此也。 〔十、 常念三昧〕, 謂修行之人, 應當事彼能證三昧法者, 即作佛想。 念念於此三昧, 精勤修習, 無有退失也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